第368章 选择(1)(4/7)
作品:《明朝那些事儿(全集)》直隶(今河北),是个小县城,没兵,也没钱。然而,这个县城的失陷,却震惊了所有的人。
因为有个退休干部,就住在县城里,他的名字叫孙承宗。
他培养出了袁崇焕,构建了关宁防线,阻挡了清军几十年,熬得努尔哈赤(包括皇太极)都挂了,也没能啃动。无论怎么看,都够意思了。
心血、才华、战略、人才,这位举世无双的天才,已经奉献了所有的一切,然而,他终将把报国之誓言,进行到人生的最后时刻。
清军进攻的时候,孙承宗七十六岁,城内并没有守军,也没有将领,更没有粮草,弹丸之地,不堪一击。
很明显,清军知道谁住在这里,所以他们并没有进攻,派出使者,耐心劝降,做对方的思想工作,对于这位超级牛人,可谓是给足了面子。
而孙承宗的态度,是这样的,清军到来的当天,他就带着全家二十多口人,上了城墙,开始坚守。
在其感召之下,城中数千百姓,无一人逃亡,准备迎敌。
每次看到这里,我都会想起黄道周,想起后来的卢象昇,想起这帮顽固不化的人,正如电影《集结号》里,在得知战友战死的消息后,男主角叹息一声的那句台词:
老八区教导队出来的,有一个算一个,都他妈死心眼。
黄道周和孙承宗应该不是教导队出来的,但确实是死心眼。
这种死心眼,在历史中的专用称谓,叫做——气节。
失望的清军发动了进攻,在坚守几天后,高阳失守,孙承宗被俘。
对于这位俘虏,清军给予了很高的礼遇,希望他能投降,当然,他们自己也知道,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。
所以在被拒绝之后,他们毫无意外,只是开始商量,该如何处置此人。
按照寻常的规矩,应该是推出去杀掉,成全对方的忠义,比如文天祥等,都是这么办的。
然而,清军对于这位折磨了他们几十年的老对手,似乎崇拜到了极点,所以他们决定,给予他自尽的权利。
孙承宗接受了敌人的敬意,他整顿衣着,向北方叩头,然后,自尽而死。这就是气节。
消息很快流传开来,举国悲痛。
崇祯十一年(1638)十二月二十日,听说此事的卢象昇,终于下定了决心。
此前,他曾多次下令,希望高起潜部向他靠拢,合兵与清军作战,但高起潜毫不理会。而从杨嗣昌那里,他得知,自己将无法再得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《明朝那些事儿(全集)》 最新章节第368章 选择(1),网址:https://www.xbqg23.com/177/177102/369_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