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5、946节 要不要修《元史》?(3/8)
作品:《葬元》后来的事。周穆王继续西征后,再也没有来到高原,但天子没有食言,他送来了留在高原放牧的将士们的家属,希望聂和他的将士,能够长期在高原放牧,向周室输送牛马牲口。
又记载了,聂带人修建帐篷,放羊牧马的过程。
而吐蕃历史上第一位赞普,名叫聂赤,带一个聂字!而他的妻子叫南穆,带一个穆字。
这难道是巧合么?
这是不是说明,传说中的第一代赞普聂赤,就是这个聂?
八思巴等人越看越是心惊。他们有看了几件青铜器,乃是周穆王送给史官姚岐的赏赐,铭文是:太史岐赏功。
这个太史姚岐,没有跟随周穆王继续西征,也没有返回周都镐京,却留在了高原。
为什么?
为什么穆天子还要赏赐他铜器?要知道,那时铜器可是很贵重的。
八思巴等人猜测,原因只有一个。太史姚岐是留在高原监视聂的。他应该定期派人送信给镐京的周穆王,禀报聂是否忠心可靠。
所以他有功,穆天子才赏赐他铜器。
而这个姚岐,最终也没有回到雍州,而是死在了高原。
结果不难猜测。后来聂果然在高原自立了。赞普之意,本为大丈夫,这本就是中原之语,并不是君主之意。
这说明,聂自称“大丈夫”,既表明了雄心,又没有真的以一国之君自居,他应该还是尊奉周天子的。
只是后来,赞普之意才有“大丈夫”变成君主。
李洛看到八思巴等人面面相觑,神色怪异,皱眉问道:“这些竹简说了什么?”
八思巴只能实话实话的将竹简上的内容说了一遍。
“果真?”唐主露出惊讶之色,“朕早听中原大儒说起,羌人和吐蕃人实为汉人,俱为华夏后裔。只是不知道个中详细。今日始知其肇也!”
李洛将竹简一枚枚拿起来端详赞叹,恍惚间差点连自己都信了。
八思巴道:“看这竹简记载,必是如此了。不过,后来中原汉人,估计也不止一次西迁高原。周朝这支,不过是最早的一批,也是最早的一个部落了。”
白兰法王等高僧也都点头。
无论他们愿不愿意承认,事实摆在眼前。
吐蕃人,的确就是华夏一脉,说是中原汉人,似乎也不算错。
总之,汉蕃羌一家,是可以断定的。
李洛绕着竹简,一边踱步,一边连连叹息,目光烁烁的看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《葬元》 最新章节第945、946节 要不要修《元史》?,网址:https://www.xbqg23.com/183/183807/631_3.html